關於金工、陶藝與畫畫

 

人類好像無法一直持續做同一件事情太久,總會在持續一定的時間以後,開始感到疲乏甚至厭煩……

例如捏陶土捏久了,就會想換點別的事情做,讓大腦轉換一下專注的事情,除了解乏,也是恢復動力的好方法。關於畫畫件事,就是這樣開始的,突然就想要回到高中時期那種單純畫畫的感覺。

 

在大學時期

曾經用金屬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做出來,或許當時的想法很單純,只是想設計一些家飾、飾品等類的設計,所以很容易透過翻模與鍛敲的方式製作出來。後來漸漸覺得金屬雖然比較堅固,但能表現的形式還是有其局限性,不如陶土來得直接,於是開始試著用雙手慢慢捏出理想中的樣子。陶土有一個好處,如果你願意讓雙手不透過大腦預先規劃好的設計圖走的話,會發現雙手其實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更明確的說,這雙手會是總結出生至今,所有經驗演算出來的獨特作法,類似淺意識在作用,待淺意識工作到一個段落後再讓大腦參與後續修整,這也是我大多數陶品採用的設計過程。

 

陶土的確很直接

陶土可以不透過溫度控制就很柔軟,也可以藉由高溫的燒製變得很堅硬,成品除了成色很難相提並論外,另一件我認為比較無法跟金屬無法相比的就是燒成後的延展性,少了延展性,就成了易碎品。這道理就像人的心一樣,若少了可延展的這種特性,自然也就成了易碎品了,總覺得陶土的特性非常像人的成長過程,有興趣可以看看之前寫過的文章「拿捏」

 

關於畫畫這件事

試了一輪媒材以後,突然想回到紙和筆的純粹,這似乎是比陶更直接表達想像力的媒介。重拾畫筆後,藉著高中三年打下的繪畫的基礎,再重新練習一下將手中的畫筆與雙眼間的協調。再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畫什麼呢?畫作意味著沒有使用功能,他不會再是立體作品了,不需要再考慮乾濕與溫度的控制,也就是說可以完全用想像力去做畫,不必考慮物理世界的阻礙,他可以是不合理的、不存在的、無依據的。從小,我就常被超現實的畫作吸引,除了迷人的寫實技巧外,他還直接帶你進入一種類似異次元的空間,而這個空間裡,常常會將人類最深沈的渴望與恐懼,透過我們現實世界裡無法看見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。這在現在AI繪圖裡很常見,也是現在AI畫作的主流,但透過機器的參與,人類已經可以不用構圖,想像力與繪製幾乎可以全交由電腦完成,而這樣的AI圖總是覺得少了什麼,人類的淺意識,是不是也會在這過程中漸漸被操控,然後統合、消失?

 

想做的事

我還是希望能不透過電腦的演算,保留人的味道在裡面,藉由出生至今所有人生經驗演算出來的獨特意識,畫下一筆筆心手的合一,貼上一片片金色的想望,完成一幅幅寫實的幻想,期待能在不斷流逝的歲月裡留下短暫的印記。既然如此,那就朝著超現實的方式去創作!如果剛好可以結合陶藝也很好,一樣加入金色元素會更棒。

一切就這樣開始了,我繼續慢慢練習,練習將現實裡與幻想,逐漸拉近距離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